-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09/30]
-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09/30]
-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09/30]
-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09/30]
-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09/30]
春节,中国人的节日大礼包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图|摄图网 春节,是最受中国人重视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神州大地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息,人们沉浸在节日期盼与喜悦的氛围里。 狭义的春节指的是农历元旦,也就是人
图|摄图网
春节,是最受中国人重视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神州大地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息,人们沉浸在节日期盼与喜悦的氛围里。
狭义的春节指的是农历元旦,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新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梦梁录·元旦》宋·吴自牧)辛亥革命以后,将“元旦”给了公历的1月1日,把旧历的元旦改称为“春节”。然而,在中国人心目中,春节的分量要比那个“过继”给公历的元旦隆重得多得多。
民间理解的春节的涵义极其丰富。春节甚至不只是一个节,而是一系列节庆的组合。传统意义的过春节是从腊八、小年、除夕、初一、立春,一直过到元宵。
民间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说的便是春节的开始——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民间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习俗,人们开始杀猪宰羊备年货,家家户户洒扫庭除迎新年,一直忙到那个叫“除夕”的节点来临。
小年,又叫小年夜。通常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南方北方略有差异。“二十三,糖瓜粘”,这一天是民间传统祭祀灶王爷的日子。传说,小年夜是灶王爷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的日子,其中或许会详细提到每家每户一年来的优缺点,请领导定夺赏罚。民间谙熟其中套路,准时供奉上各种糖果,以麦芽糖、关东糖为最佳,以此黏住好吃的灶王爷的嘴巴,防止其到领导面前打小报告。这个颇有喜感的民间传说提升了节日的气氛。小年到了,大年还会远吗?所以,过小年也是过大年的一种预热和升温。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又叫除夕夜,俗称“大年三十”,为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这个夜晚可能是一年当中中国人最看重的一个晚上,远方游子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也要赶回家与亲人团聚,家中父老则早已备好一桌不同寻常的丰盛菜肴等侯自己的孩子归来。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是除夕夜千百年不变的保留节目。等待新旧年交接时刻的到来,届时鞭炮齐鸣,礼花绚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旦》北宋·王安石)
春节(正月初一),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一片欢乐。人们互相拜年,恭贺新年。其间,常常开展耍龙灯、舞狮子等娱乐活动。欢庆新年的活动,往往要延续到元宵节以后才结束。“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玉烛宝兵》隋·杜台卿)中国人把这一天称为春节,是因为中国农历第一个节气“立春”通常会在这一天的前后出现,至此,人们将告别寒冷萧瑟的严冬,迎来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美好季节。这源于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古国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尊崇。中国的文字中过年的“年”,是象形文字,从字形看,在甲骨文中它与“禾”字几无差别,仅将禾字的一撇写长一些,禾下分叉,象征禾苗长大成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年,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经·宣公十六年》曰:“大有年。”《榖梁传》曰:“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年”与庄稼的种植与收获的周期有关,可释作年成或收成。由此可见,春节过年的习俗其实就是劳动人民祈福祀神、庆祝丰收的嘉年华会。
不过有关年的民间传说,仍不失娱乐大众的文化价值:远古时,有一种名叫“年”的动物,长着血盆大口,凶残无比。每隔一定的日子,“年”便到人间残害人畜。但是这种动物有一致命弱点,怕见火光、见红色,也怕听到响声。为了防备此“年”年年来袭,每逢“年”来临时,人们就要过“年”,穿上鲜红的衣服,敲着锣鼓,燃放爆竹。夜间平安无事,早晨人们就相互祝贺。以后相沿成俗,过年要穿新衣、敲锣鼓、放鞭炮、相互拜年、祝贺安康。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立春通常发生在春节前后。“立”为开始的意思。古籍《群芳谱》的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这一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农业社会对春的到来极为重视,自秦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官方和民间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民间有咬春、吃春卷、赶春牛、立春贴、游春等习俗。这是一个最贴近春的节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的登场很有些“难忘今宵”的意思,待元宵节过去,年也就算过了。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始于汉代,兴于唐代。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唐玄宗接受西域和尚婆陀的请求,在先天二年(713)正月十五夜点起千盏花灯,重开了宵禁,此后成为惯例,元宵赏花灯便成为贵族、信徒与平民乐见的习俗,长盛不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玉龙舞。”(《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元宵节的标志性食物非元宵莫属,北方人摇元宵,南方人包汤圆,虽然各地做法各有差异,但是不外乎用糯米粉揉成小圆子,之中放置各种馅料,取团团圆圆之意,颇受大众喜爱,一碗热乎乎的元宵下肚,这个年就过圆满了。
文章来源:《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网址: http://www.zgfsyfhxb.cn/qikandaodu/2020/1011/363.html
上一篇:中国精品年鉴基本属性初探
下一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