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09/30]
-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09/30]
-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09/30]
-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09/30]
-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09/30]
嘉莉妹妹的悲剧分析——试论物欲对女性道德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嘉莉妹妹》一书自问世起一直饱受争议,德莱赛同时代的出版商及评论家们普遍认为嘉莉妹妹这个人物有伤风化,并对其成为大明星这一圆满结局表示不满。嘉莉妹妹完全违背了当时
《嘉莉妹妹》一书自问世起一直饱受争议,德莱赛同时代的出版商及评论家们普遍认为嘉莉妹妹这个人物有伤风化,并对其成为大明星这一圆满结局表示不满。嘉莉妹妹完全违背了当时相夫教子、恪守道德礼数的传统女性形象,她赤裸裸地追逐物质享受,通过不光彩的上位方式获取舒适的生活,道德教条对于她来说完全没有丝毫约束力。嘉莉妹妹内心涌动的只有对物质无穷无尽的欲望,也正是这种欲望造就了她的悲剧。德莱赛作为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及代表性作家,与海明威、福克纳并驾齐驱,被尊称为美国现代小说“三巨头”。丰富的人生阅历及对自然主义的独特认知赋予了德莱赛犀利深刻的社会视角。 一、德莱赛眼中物欲对女性道德的腐蚀 (一)德莱赛生平简介 1871年,西奥多·德莱赛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镇一个贫苦的德裔家庭,家中子女众多。自童年起,德莱赛就开始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屡次辍学,四处打零工。中学之后,他在餐馆、五金公司、地产公司、家具公司、报社等行业从事过形形色色的工作,游历过芝加哥、圣路易斯、纽约、匹兹堡等多个大城市,艰难心酸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阅历让他广泛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体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和血泪,让他深刻地看到社会的残酷与无情,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与不公道,这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满的素材,同时为他的作品烙下了深深的悲剧与自然主义色彩。不可否认,《嘉莉妹妹》这部作品映射了德莱赛自身的人生经历。据德莱赛称,嘉莉妹妹的原型是他的一个离家闯荡的姐姐,而赫斯特伍德后期落魄形象与心理状态的塑造更是借鉴了德莱赛初到纽约没有工作时的那种落魄恐慌的状态。 (二) 德莱赛对自然主义道德观的解读 贫困的家境让德莱赛无法负担系统的教育。这位文学巨擘的教育大部分是靠自学完成,他非常痴迷于书籍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德莱赛接触到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诗人斯宾塞等人的进化论作品,并深受“生物社会学”理论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原理的影响。德莱赛认为人在社会中无法起到决定作用,只不过是本能、社会力量、经济力量及机遇共同作用下的可悲的牺牲品。德莱赛在其道德观中非常推崇本性论,他将社会看作猛兽出没的丛林,而人是其中苦苦挣扎、寻求活路的动物。在他看来,人的一切行为受制于本能,因此本能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在《嘉莉妹妹》一书中,女主人公嘉莉妹妹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切合德莱赛的本性论。嘉莉妹妹对物质的强烈欲望正是本能所致,从最初踏入大城市时急于解决吃住穿行等温饱问题,到过上安稳日子后对更好生活的追逐,再到抛弃旧爱跻身红星行列,她的每一步都是被自己的本能驱使。抛弃道德底线的嘉莉妹妹能够游刃有余地抓住一切可以够得着的机遇,借助情人们的社会力量及经济能力,在物欲的推动之下攫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金钱至上的物质社会,嘉莉妹妹等女性的堕落是超出自身掌控能力的,是在自身欲望和社会力量的推动之下共同完成的。 此外,环境论是德莱赛在其自然主义道德观中的另一重要思想。德莱赛非常注重和强调客观环境对作品中人物性格及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十分推崇环境对人性及本质属性的决定作用。《嘉莉妹妹》一书中有极为细微精细的环境描写,那些对于橱窗里的商品、食物、服饰、剧场的娓娓描述,向读者展示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写物来折射人物的内心。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内战结束后政治稳定、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速度惊人。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和工业的发展,社会对消费采取了最大限度的刺激措施,提倡并鼓励人们相互攀比财富、炫耀物质生活。随着消费文化的盛行,道德标准被扭曲,人们的道德观被豪宅、金钱、华服左右,男女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高尚的道德观念被金钱的铜臭掩埋。大城市灯红酒绿的环境之下,无处不在的物质诱惑在朝着嘉莉妹妹招手。那个时代的城市充满着机遇与活力,嘉莉妹妹作为“掘金者”的一员来到这里,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初来乍到的她很快就品尝到了环境给予她的残酷和无情,贫困和失业把她压的喘不过气来。在这种凄苦的环境之中,嘉莉妹妹不顾廉耻,轻易地出卖了道德,为了温饱投向推销员德鲁埃的怀抱。生活富足后的嘉莉妹妹,有机会接触到富人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刺激了她对物质的欲望,让她的内心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为了追逐更为奢华的生活环境,踏入有钱人的圈子,她无情地抛弃德鲁埃,成为赫斯特伍德的情人。由此可见,环境对以嘉莉妹妹为代表的女性的物欲产生了极大的放大作用,而环境的一步步改善加速了她们在道德上的堕落速度。 德莱赛笔下嘉莉妹妹的遭遇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那个时代以消费文化为代表的物欲逐渐改变着女性的价值观、人生观、家庭观,从而对意志薄弱的女性产生道德上的巨大腐蚀。 二、消费文化让嘉莉妹妹抛弃道德底线 刚踏入城市的嘉莉妹妹也曾憧憬着通过勤劳本分的工作过上好日子,然而一连串来自生活的打击让她清楚地认识到繁重的劳动无法给她带来漂亮的衣服,只能让她变得像姐姐敏妮一般又老又丑,勤劳的姐姐一家清苦的生活让她看不到希望。在一场疾病后,嘉莉妹妹失去了维持生计的工作。在困苦不堪的日子里,她偶遇了在火车上有过一面之缘的推销员德鲁埃。德鲁埃用两张明晃晃的十美元钞票和一顿“奢侈”的好饭轻易俘获了嘉莉妹妹的芳心。精明的嘉莉妹妹深知自己的辛苦劳作永远过不上想要的好生活,而富裕的推销员有能力让她购买橱窗里那些令人垂涎三尺的商品。于是,嘉莉妹妹半推半就成为德鲁埃的情妇,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因为在她的眼中,漂亮的衣服、鞋子、雨伞、马车就是好日子的全部真谛。由此可见,嘉莉妹妹对物质有着强烈的欲望。为了追求更奢华的物质享受,她无情地抛弃推销员,转身投入经济更为丰厚的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的怀抱。对于嘉莉妹妹来说,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当一个物质的欲望被填平后,她又会渴求更多更高级的物质享受。在消费文化横行的年代,嘉莉妹妹的故事并非个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进入大转型时期,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改变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极大冲击。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以及物质的日益丰富,消费文化大行其道,鼓动人们追逐金钱和物质带来的感官和心理愉悦。消费文化对女性的道德腐蚀尤为严重,德莱赛曾在《嘉莉妹妹》开头处尖锐地指出,“一个十八岁的姑娘离家出门,她的情形不外乎两种,不是碰到好人相助而好起来,就是迅速接受花花世界的道德标准而堕落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要保持中间状态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残酷的社会现实,贫富间的对立,极端的拜物情结,让“嘉莉妹妹们”迅速迷失了自我。她们为了摆脱经济上的拮据,贸然闯入道德困境的雷区,通过出卖肉体与灵魂来获取金钱和地位。然而物质上的满足最终没能为“嘉莉妹妹”们带来幸福与满足,德莱赛在书中一语道破嘉莉妹妹的悲剧命运:“你独自坐在窗前的摇椅里,必然会梦想着,渴望着;你坐在窗前的摇椅里,必然会梦想着你永远也触摸不到的幸福。”因此抛弃道德底线的“嘉莉妹妹”们最终得到的只能是无尽的空虚与迷茫。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道德观念很容易受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腐蚀,这种腐蚀作用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能力较弱的女性而言尤为明显,年强漂亮的“嘉莉妹妹”们很容易沦为有钱人的“消费品”,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三、物欲世界中嘉莉妹妹扭曲的人生观 嘉莉妹妹是一个性格饱满、充满争议的文学人物,她既拥有目标明确、顽强、积极乐观、百折不挠这些优良的品质,又表现出自私、虚荣、冷漠、贪图享受、拜金拜物、不择手段、不知廉耻等性格劣迹。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家庭成员的正确引导,野心勃勃的嘉莉妹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中为了平步青云而不择手段,在金钱与物质享受中迷失自我是必然的,这也代表着当时一部分女性的生存现状,呈现出物欲对女性道德的腐蚀。 在踏入芝加哥后,嘉莉妹妹的人生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她很快看清了大城市的冷酷、亲情的冷漠、穷人的悲哀、富人的骄奢。嘉莉妹妹的生存环境是残酷的,辛苦劳作只能赚来微薄的收入,而大部分还要交给姐姐作为伙食费。一场疾病让她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也使姐夫一家对她愈发冷漠。在这个冷酷的世界里,她无法得到温暖;与此同时,橱窗上五光十色的各类商品让她羡慕、嫉妒以致渴望起富足的生活。尽管属于底层阶级,她却十分瞧不起同阶层的人民,唾弃他们寒碜粗俗的衣着,同时也为自己寒酸的打扮羞愤不已。此时的嘉莉妹妹将金钱、漂亮的服饰看作立足于城市的保障。对物质的强烈欲望,使她偏离了健康的人生观,她不再受良心和道德的约束,只听从欲望的召唤。嘉莉妹妹从未因委身为德鲁埃和赫斯特伍德的情妇而感到羞耻,在先后抛弃两人后也从未感到良心上的不安。尤其是在赫斯特伍德失去一切,沦为可悲的乞丐后,嘉莉妹妹也没有表现出怜悯之情。她冷漠地对待这个可怜的人,这个因为痴迷她而妻离子散、身败名裂的社会精英最终在破败不堪的小旅馆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德莱赛认为人是本能的牺牲品,人的欲望本能对人的影响最为突出。作为本能的奴隶,人会受欲望摆布,丧失原则。嘉莉妹妹正是被强烈的物质欲望扭曲了人生观,在堕落的泥潭中愈陷愈深,最终导致了人生的悲剧。 四、嘉莉妹妹的爱情沦为物欲奴隶 在嘉莉妹妹的上位史中,不得不提到她的两位爱人——推销员德鲁埃和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嘉莉妹妹的爱情经历可谓令人不齿,她对这两个男人都没有真爱,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身对物质、地位的欲望而心甘情愿成为他们的情妇,毫无廉耻之心。如果说嘉莉妹妹与第一任情人德鲁埃同居是为生活所迫,那她攀上赫斯特伍德这个“高枝儿”纯粹是为了攫取更多的物质享受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没见过世面的嘉莉妹妹轻易被德鲁埃崭新的套装、锃亮的黄皮鞋、鼓鼓的钱包吸引,对他产生良好的印象,此后坦然接受他的钱、衣服、食物等,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的情妇,过上了暂时满足的富裕生活。此时的嘉莉妹妹也对婚姻有过短暂的幻想,在得知德鲁埃不会娶她后,虽然内心深处也曾陷入良心的挣扎,但最终她仍旧为了维持安逸的生活继续留在他的身边。在那个金钱就是真理、金钱就是美德的时代,德鲁埃的行为刺激了嘉莉妹妹的物欲,加速了她的道德沦陷。德鲁埃为嘉莉妹妹敲开了通过物欲世界的大门,让她接触到更多疯狂追逐物质欲望的女性。善于观察的嘉莉妹妹通过这些阔太太的衣着、言行、嗜好、追求,对物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渴求。在此影响之下,嘉莉妹妹对物质有了更迫切的欲望,她开始追逐更为奢华的物质生活。 当赫斯特伍德出现时,嘉莉妹妹不再是那个衣着寒酸的农村女孩,而是精心打扮、衣着得体、散发着魅力的小妇人。此时外表天真无邪的嘉莉妹妹对赫斯特伍德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可以说经过德鲁埃包装过的嘉莉妹妹在外表上已经拿到了通往上流社会的通行证。看似纯真的嘉莉妹妹藏着很深的城府,她很快意识到这个男人比德鲁埃更富裕且社会地位更高。在嘉莉妹妹看来,赫斯特伍德风度翩翩、谈吐不凡,全身散发出成功男士的成熟气质。在如此尖锐的对比之下,德鲁埃显然是一个很不完美的对象。与此同时,嘉莉妹妹早已不是那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女孩,她通过周围人的耳濡目染,对富裕的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她意识到那些奢华的生活并不是德鲁埃这样一个地位普通的推销员能够给予的。为了改变不再如意的物质环境,嘉莉妹妹选择与赫斯特伍德私奔,从而在道德的泥潭中愈陷愈深。 嘉莉妹妹踩着两个男人的肩膀,完成了华丽的人生转身,成为红极一时的明星,收获了名利与金钱。此时的她已经可以很轻易地获得所需要的任何物质享受,然而却陷入极端的空虚与失落之中。奢华的物质享受无法为她带来幸福感和归属感,她没有爱情、没有友情,更享受不到亲情,身边的人不过是在利用她、“消费”她,剧院老板把她看作摇钱树、旅馆经理把她当作活广告、新闻记者把她等同于发行量、有钱人更是直接垂涎她的肉体,功成名就的嘉莉妹妹并不见得比当年那个穷困潦倒的嘉莉妹妹幸福多少,反而更多了几分悲凉与无奈。可见在那个年代,女性的爱情观在物质欲望的侵蚀下发生扭曲,传统的爱情观念、家庭责任对追逐物质欲望的女性不再起到约束作用,在物欲享受中迷失自我的女性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过度消费物质所带来的精神上的空虚,道德支柱的缺失最终导致这些女性滑入悲剧的泥潭。 五、嘉莉妹妹的物欲铸成“美国梦”的悲剧 德莱赛用辛辣冷静的笔调刻画出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透过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深入探讨人性问题。他通过塑造嘉莉妹妹这个特征鲜明的女性人物来批判消费主义对人精神和道德的腐蚀,以嘉莉妹妹的悲剧结局勾勒出金钱物质至上的“美国梦”的幻灭。 嘉莉妹妹所处的时代,金钱物质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尺,以至于嘉莉妹妹曾感叹到“钱,钱,钱!多诱人的东西!要有这东西,可以免掉多少麻烦!”也正是在物欲的驱动之下,嘉莉妹妹内心贪婪、堕落的一面被彻底唤醒,奢华的物质享受成为她人生的唯一追求。在她的眼中,幸福等同于物质和享受。她轻易背弃了美德和道德,通过不光彩的“捷径”来获取物质享受,最终在物质帝国中迷失自我、空虚度日,此时的她才发现物质根本带不来她需要的幸福。嘉莉妹妹是那个时代一部分女性的代表,向我们深刻揭露出物质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女性道德和精神世界的荼毒。这些女性既是道德困境中的囚徒,也是社会发展的牺牲品,令人同情。 《嘉莉妹妹》是美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璀璨名著,德莱赛通过成功刻画嘉莉妹妹这一性格丰满又饱含争议的人物,向世人揭示出资本主义世界的无情与冷酷,深刻批判了以金钱至上、拜物主义为代表的消费文化对人们尤其是女性的道德腐蚀。这部一百多年前的伟大作品对当代女性也有着非凡的警示作用。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当今社会,帮助广大女性抵御金钱及物质的不良诱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全社会的责任所在。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寻求更为强大的道德支柱,才能保证广大女性远离因过分的物质追求而带来的空虚与落差,避免女性沦为社会发展的牺牲品。因此对女性给予更多精神层面的关注,帮助她们建立更坚固的道德堡垒,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文章来源:《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网址: http://www.zgfsyfhxb.cn/qikandaodu/2021/0128/504.html
上一篇:始于梦想 终于欲望——嘉莉妹妹中物质欲望对女
下一篇:中国,我的钥匙丢了